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60节 (第2/2页)
玩乐,浑浑噩噩不晓得过日子,一开始来停经,其实是抱着戏弄和尚的心思来的。 谁知道这和尚说经仿佛有法术一般,说的故事仿佛都能引出人心里最苦的那些东西,他又温和,脸上总是带着慈悲的笑,像极了佛陀菩萨,让人忍不住想和他倾诉些不敢对旁人讲的心里话。 倒也奇怪,和这大师父说完,心里总会畅快些——他不像村里那些老里正,仗着年纪大,拄着拐杖便对他们一顿“不孝子”、“王八羔子”的唾骂,反而更多软语安慰,体谅,真真慈悲和菩萨一样。 荣枯讲完了今天的经,狗四他们就散去了,唯有冯小五留了下来,把两个馒头给了荣枯之后,又恭敬地给他倒了一杯水:“师父,我小妹……” 荣枯道:“已脱离苦海,向着来世去了。” 冯小五是个杀猪的,他原本也不信这些神佛菩萨的事,但是却经常听走街串巷的说书先生、道士说,没有出嫁的姑娘横死了,会变成孤魂野鬼,要做七七四十九场法事才能超度,他出不起这么多法事钱,见荣枯是真有本事的高僧,便想问问荣枯。 只是他还有些将信将疑,于是这次又问了第二遍。 荣枯见他满脸愁容,九尺的汉子佝偻跟个老太一样,便道:“要不然,你弄些纸笔来,小僧替你抄一遍心经,你拿去,一边心里想着令妹,一边摹写心经,抄了七七四十九遍,也就是过了四十九遍道场了。” 冯小五连忙千恩万谢着退了出去,给荣枯弄纸笔去了。 这时候唐书生才凑过来,笑道:“法师真是了不得,在这种地方还能开坛讲法,比我见过的那些和尚都厉害。” 他还是第一次见能这样给水匪讲经的和尚。 荣枯道:“僧所在,即为道场,不必拘泥于庙堂、对象。” 唐书生道:“法师真是慈悲啊。”他叹着气摇摇头,“你这对他们说这些,他们听得懂吗,还让他们行辩论之事……说出来的那都是粗鄙之言啊。” 他是读书人,自然看不起不识字的盲流,纵使被他们抓来关在这当“师爷”,他心里实际上也是鄙薄他们的。 荣枯摇头,否定道:“众生都是有佛心、佛性的,只是因为资质、境遇、出身的不同而限制了这份觉悟,为传道者,不可以其资质、境遇、出身而鄙薄之,而是应该根据传道对象的特点,另寻渡化之法。人,总是要一个一个去传授,一个一个去引导的,从来都不存在什么坐在高台上,对着一群人说法,便能渡化所有人的捷径。” 唐书生自己也是私塾的先生,听到他这样说,脸上微微一红,拱手道:“法师说的是,是我鄙薄了。” 荣枯道:“并没有指责先生的意思,只是以先生的资质,荣枯直接一些说,先生便能有所悟罢了。” 唐书生听他夸自己,反而有些不好意思,自己摸着后脑勺笑了。 他只觉得荣枯性格温和、慈悲,是世所罕见的高僧,不由的更好奇起来:“我看师父年纪和我也差不多,无论是学识,还是慈悲都胜过许多老和尚,不知道师父是如何修行开悟的?” 荣枯没想到他会这么问,愣了一下,过了一会才笑道:“大约,是见多了吧。” 见多了这人间的悲欢、苦甜,从丘檀到大周,这条路走了二十余年,他见过无数的生离死别,兵荒马乱,有将师父和僧团请过去讲法,却最终因为忌惮师父的威信,转而又将僧团赶国境的。 也有王室父子、兄弟、姐妹相残,只为了争夺一顶王冠,享乐人生的。 更有军队破城,烧杀抢掠,掳男女为奴的。 ——一边在痛哭尖叫,满脸惊恐。 ——一边却在哈哈大笑,兴奋到红了眼。 这人间,对于聪慧的荣枯来说,就像是一个大地狱一样。 人们聚集在这着了火的房子里,尽情的嬉戏、玩闹,丝毫没有察觉到其中的苦。 他向着火宅伸手,却发现自己也许只能带出那么一个、两个人。 更也许,一个也带不出来。 不够的。 这对他来说,是不够的。 心中焦灼如火宅,自此知道自己学艺不精,只敢讲法,不敢收徒。 直到…… 他遇到了这世间万物中,最刚强难渡的那一个。 她不曾想把火宅中的众生喊出来。 她选了一条佛都未曾想过的路。 她想扑灭这火宅上的火。 以至于,只是看着她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样子,他心里那焦灼、无力的火,也会逐渐平息下来。 是啊。 怕什么呢? 只要是走起来,每走一步,都会距离自己想要的未来更近一步。 哪怕是倒在了半路,也比停留在原地强。 这人间,是火宅,是苦海,却比他想得更值得眷恋。 第75章“赤旗玄甲旧部,奉皇命前来护驾…… “查出来了?” 李安然坐在上首,手里的茶盅盖子一下一下轻轻擦着茶盅边沿,发出让人心里一阵阵发毛的“嚓嚓”声。 蓝情双手交叠:“是威州本地的一些世家,原本就是山高皇帝远,文刺史来了之后,秉持着陛下的旨意丈量土地,触到他们的利益了。” 文承翰道:“这些世家同盐商向来有勾结,我拿那些盐商开刀的时候,就试过他们了,小家族尚且还好,唯有方家势大,这一刀砍在他们身上,想必是不怎么吃得下这个委屈的。” 这些在威州生根的世家们,大多数是魏朝后期,天下大乱的时候搬迁到南方来的,要说根基,也未必有多么稳固。 这些世家来到威州之后,按照以前在中原干的那一套,趁着天下大乱,朝廷无力掌管林州这样的南地的时候,大肆圈地,这样当大周国祚初定的时候,他们上报的土地和税收又有瞒报,就这样和盐商一道,成了林州的地头蛇。 李安然当初选封地的时候,并不是随着皇帝的性子,任由他给自己选择最为富庶的地方作为封地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