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七章痛失慈母 (第1/2页)
东汉永初四年西元110年Y历二月,虚岁三十的太后邓绥召集了五十多名学者,一律入住g0ng城内的东观,合力校对诸子百家的经书,以确保从此流传後世的经书内容都JiNg准无误。这是邓绥认定了要在而立之年为国为民完成的一件大事。 校对繁多经书的工作量浩大,当然颇为耗时。在学者们日夜埋头钻研的Y历三、四月,一件又一件重大消息传入g0ng城内,其中包括南单於投降的喜讯,也包括九郡地震、六州蝗灾等噩耗。 为了指挥赈灾善後事宜,邓绥平日从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,浑身神经都绷得很紧,唯有在休沐日能够稍微放松一些。因此,她越来越常在休沐日微服出g0ng,前往曹府… 她总选在班昭午睡的时刻抵达曹府,让曹成单独接待她。在班昭醒来之前,曹成必会请太后到曹府书库去挑一本书来看,然後就趁着随侍太后进入书库,在隔音效果甚佳的书库内偷情… 每一次曹成给邓绥按摩,都能让邓绥放松身心。况且,邓绥已恢复十多年前天天喝九里香茶的习惯,不用担心会再次意外怀孕了。邓绥渐渐放大了胆子,驾临曹府的次数难免变得多於回娘家探母… 直到Y历十月,邓绥惊闻母亲病重,这才猛然发觉,自己很久都不曾回过娘家了!休沐日几乎都去了曹府,在曹府书库和曹成热烈厮缠一整个下午… 邓绥不禁深感惭愧!她亟yu补偿母亲,就暂停早朝,搬回娘家去暂住,以亲自侍奉汤药。然而,邓绥只在娘家住了几天,朝廷三公就联名上表固请太后还g0ng。邓绥由此发现,自己之於大汉皇朝,已等於是国不可一日无君!当然这也显示,众臣皆不把少年皇帝放在眼里,才会无人提议要趁机让皇上出来亲政。这一点颇让邓绥满意。 於是,邓绥不得不回g0ng居住。後来在Y历十月二十三日yAn历十一月二十二日,她母亲去世时,她来不及赶去见最後一面… 邓绥难免自责:最近这大半年来,为了权力与q1NgyU,太疏忽母亲了,乃致未能於母亲在世最後一年克尽孝道!问题是,假设时光能倒流,得以重新抉择一次,是否就能为母亲多做一些什麽呢?邓绥转念至此,顿觉茫然… 内心空虚的邓绥唯有藉由外在物质来弥补对母亲的亏欠。她抛开了向来节俭的作风,赐给母亲玄玉赤绂,作为陪葬之用,另给邓家丧葬费三千万钱、布料三万匹。甚至,她看在母亲出自於Y氏家族份上,诏令昔日情敌Y勖那些被流放的家属回京,并且将充公的Y家财产全数还给他们。 她大哥邓骘眼看省吃俭用的太后meimei陡然变得如此大手笔,深恐落人话柄。为免招忌,邓骘提出了要到母亲的墓园去搭棚守孝,请辞大将军职务。他有三个在朝为官的弟弟也依样画葫芦。 邓绥并不情愿让娘家兄弟们离职,但又想不出什麽好理由来留住他们,而徵询恩师班昭的意见。孰料,班昭在口头回覆要考虑一番再进谏之後,竟然上书表示:“妾闻谦让之风,德莫大焉。今四舅深执忠孝,引身自退,而以方垂未静,拒而不许,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,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。” 班昭所言甚有道理。邓绥只好批准了娘家兄弟们的辞呈。同时,邓绥不免暗自揣测:曹大家对於她儿子与太后学生之间私情,到底作何感想? 由於每当邓绥驾临曹府,班昭必在午睡,而且午睡时间越来越长,邓绥相信,曹大家必然早已洞悉太后学生频频来访的真正原因,只是不点破而已。问题是,曹大家站在一位母亲的立场,理应期盼儿子早日成家,而不要这样跟太后耗着吧?邓绥思量至此,不由得对恩师顿生了一点歉意… 至於曹成,邓绥在丧母之前,考虑过好多次:是否该跟他继续拖下去呢?那时候,她舍不下曹成,只能自我安慰:好在曹成是男人,拖几年也无妨!既然自古有云男子三十而娶,那麽,等到曹成快三十岁的时候,再烦恼也不迟... 邓绥从曹成联想到自己虚岁已届三十,发现自己倒是一点也不在乎岁数增长!每当揽镜自照时,无暇保养的邓绥瞧见额头上以及眼睛周围皆已冒出了细纹,也不太在意。她暗忖:想必这是因为,自己的地位远远高於一般nV人,才不像一般nV人那样在意年龄与外表吧! 在三更半夜,邓绥睡不着,左思右想,而忆起了母亲说过的一段话:“虽然,你目前权倾天下,娘却实在宁愿你当初没入g0ng,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…” 母亲的想法毕竟很传统,希望nV儿身边有丈夫、有孩子,得享人间正常的家庭幸福。但是,那却并非邓绥本人的关怀重点。 假如嫁给了一名世家公子为正妻,邓绥可想而知的好处是,凭着自己的美貌与智慧,必能讨得丈夫欢心,会有办法使得丈夫无意纳妾,就不会像在後g0ng那样需要争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