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章 (第1/2页)
五月初,市区几所重点高中办联合模拟考。 上考场前一日,班主任特意提醒:鉴于本次模拟考参加考试的学生综合水平较高,试卷难度也偏大,希望大家以平常心对待,没考好也不必慌乱。 第二日上了考场,卷子发到手里,严静沉浏览卷面后,发现压轴题题型之新颖,令她完全找不到解题思路。 好在经历了无数次大小考试的磨炼,她的心态已足够稳定,顺利做完了其余题目,留下半个小时啃压轴题。 结果愣是一个字没写出来。 压抑了两天的校园,在最后一科考试结束时,瞬间哀鸿遍野—— 好一个联合模拟考,征途快要结束了,忽然一盆冷水浇学生头上,要浮躁的少年们认清状况:你就这么点本事,高考能考几分? 一场苦战,换来一个少有的完整的周末。 补习班已经结课,整天的时间都归严静沉自己安排,于是一觉睡到日上三竿,最后被白岚因的电话叫醒。 爬起来洗漱,喝了两碗沙冰绿豆粥,便坐在书桌前展开数学试卷,暗下决心:今天解不出这道圆锥曲线大题,她绝不做别的事。 这道题,涉及曲线上的两个动点,坐标轴上的一个定点,三条辅助线,严静沉分别以三条线和圆锥曲线联立方程组,都没能顺利解下去。 一来,无论哪个方程组,后续计算量都非常大。 二来,她找不到用已设两点表示第三点的窍门。 草稿纸写了满满四页,严静沉还是决定求助“沈老师”。 远在异国他乡的“沈老师”正闲得慌,很乐意做这道数学题。 沈行远从酒店前台处借了纸笔,坐在大堂沙发上演算。毕业多年,高中数学对他来说并不简单,方程式列出来,才算两行就作罢。 苦思冥想半个多小时,沈行远才找到解题方法,遂给小姑娘回了条语音:“用参数方程分别表示过定点的两条直线,联立双曲线方程,三个方程,解三个未知数——两个参数、一个弧度,能解。” 小姑娘听了,茅塞顿开。 不到一个小时,严静沉把题完整解了出来,向沈行远报喜。 孺子可教也,“沈老师”很欣慰。 他说,大家从小学开始就用直线方程,用得得心应手,其实参数方程更灵活,除了平行线、垂直线,30°、45°、60°夹角的直线,都可以用参数方程表示,然后通过三角函数变换,消掉其他弧度未知量。 他还说,韦达定理是圆锥曲线的基本内容,它不一定是最佳方法,但一定是可行的方法,不论你遇到的题目有多难,心里有没有解题思路,你都要把方程写出来,两根之和、两根之积摆在那,分值不多,但也b空着好。 在那个安静的午后,严静沉发现,原来人也可以像数学那样,拥有奇特的魅力。 临近高考,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,高三备课组的老师们有意放开偏题难题,只出一些正常难度的题目给大家玩。 晚自习也不再安排课程,让学生回归课本,巩固基础知识。 严静沉依旧在啃那本五三A版。 起初她只打算做圆锥曲线专题和导数专题,随着做题效率的提升,不知不觉一本习题册已经快要做完。 她也已经不再需要“沈老师”的帮助。 某个夜晚回顾两人像隔着时差的聊天记录,严静沉会因许久没有听到他的声音而郁结,却又找不到任何主动联络他的理由。 相识三个月,沈行远从未和她谈起他的行程和私人生活,严静沉也从不问。 若要深入探寻,便是僭越。 一无所知,即是清白。 只知道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小区里,只有乔灵一人C持着新房的装修事宜。 直到高考前夕,严静沉终于鼓起勇气发消息告诉他自己即将上考场的事情。 每年的六月七号八号总是备受全国人民关注,沈行远不可能不知道,但他没有回复。 正发愁,白岚因和外婆推开门端进来一杯热牛N,看着她喝完,催她ShAnG休息。 严静沉只好放下才算了一半的数学题,说:“妈,考完试我想和你说件事。” 彼时白岚因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X,只是爽快地答应下来,然后收走了nV儿的手机。 严静沉不得不暂时将沈行远抛到脑后。 第二日,严静沉醒得略早。 外婆怕她着凉,执意将空调温度升到了27,一觉醒来背部的衣裳已经被细汗洇Sh。 严静沉屏息感受了一下自己的状态——大脑活跃,身T也没有明显的疲倦感。 看来昨晚的事并没有影响她的睡眠。 冷水洗漱后,严静沉换好衣服,坐到书桌前背古诗词、看写作素材——第一科考她最不擅长的语文。 七点钟白岚因来敲门时,她还是没忍住向她请求用一会儿手机。 白岚因欣然同意。 严静沉默念着王B0的千古名作《滕王阁序》,拉开cH0U屉取出手机,解锁,果真看到应用右上角有提示未读消息的小红点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