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三朝旧事 (第1/1页)
东靖圣光年间,先帝执政朝堂十数载,在位初年颇有建树,然即位数年后国母圣元皇后刹然病逝,圣祖悲痛欲绝,终日借酒消愁。后,为解圣祖苦闷,朝官李姓臣子竟寻来样貌与国母颇为相似的女子送入君前,圣祖见知深喜,顾以先后转世投身之由,为弥补对圣元皇后的亏欠,便对其女无所不应,然其女出身烟柳之地,无德弄月以至圣君整日沉湎酒色,不理朝政夜夜笙歌,以致宫廷腐败之风逐渐成形。 太子戴孝期间远闻宫中秽乱,不惜叩跪君前,请圣祖皇帝清肃后宫,罢黜无德之子,谁知圣祖已然性情大变,早非贤明之君,因其重用外戚,远忠采jianian,听信谗言,故而将指教己身德行的皇太子贬至边塞,以修德心性为由疏离在外。经此一事,圣祖昏庸之名远传天下。然,外戚专权,才俊遭嫉,贪腐当道,以致忠jianian颠倒,山河蒙尘,百姓民不聊生,最终导致王朝溃败,纷乱四起。 幸而国于危难之际,皇太子携之贤臣力挽狂澜,圣祖皇帝临危之际终醒悟,自觉罪己,悔恨所为,无颜为君,遂下旨,由太子行监国之权,待服效期满,正式继位。 自此百官奉储君为主,圣祖退居幕后,修身养性,颐养天年。 然,如此两年后,太子迟迟不愿继位,同时民间有异言四起,皆传,储君与裴姓某男子私相授受,暧昧不清,百官唯恐储君无德,皇室香火无以为继,遂上述圣君,请书太子,以江山社稷为重,儿女私情为轻,专心政事。然,圣君裁决未断,东靖邻境突发战乱,储君为稳固边防,率兵亲征。 待其回都,年月已转一轮。 然,储君立功而归并不是荣耀的加冕,而是要命的催命符。 史书记载,储君回归翌日,便惹得圣君震怒,气血当场,后跪于宫前,长跪不起,三日后,不见所踪。 一月后,圣君崩逝,群臣哀恸之际,内阁持圣君遗诏宣告,圣君遗命,改立第五子为新君,即日继位! 自此,旧朝种种皆为昨日逝,新旧更迭,今朝当立。 于是,另一个备受争议的朝代,正式开启。 圣光年后,迎来崇元。 崇元年间,元祖皇帝继位二十余载,期间励精图治,整肃朝堂,颇有贤名。 然,因其在位期间为平衡朝堂势力,广纳后宫,遂皇室香火不胜枚举,多年来,皇室一派欣欣向荣之向远超前朝。却不想数年后,子嗣昌荣的帝王家竟迎来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皇权之争。 据野史记载,崇光末年,元祖皇帝骤患恶疾,药石无医。而,因其嫡子早逝,元祖痛惜之下空悬储君之位多年,以致恶疾骤致,无以为事,则群龙无首,朝堂大乱。 本来按照祖制,皇位继承应按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的顺序来选定继承人,但皇二子母家无权无势,本人又无建树,自然有人意向选则皇子中幼龄中德才者。 而,皇室子嗣繁茂者的弊端便现出端倪,后妃出自朝臣,而朝中党羽成群,谁都想攀上至高尊位,于是朝中便出现了一个乱象,你觉得你看中的皇子可堪大任,我觉得我看中的皇子有资格,以至于谁也不服谁,争执不下,相看两厌。 再于是,明的不行,暗中总能分出高下吧,反正皇帝也没死,顶多就是不能说不能动,看谁耗得过谁啊。 于是群臣意见分左,各有想法,明争暗斗,阴谋四起,好好一个朝堂,被搅动的混乱不堪,愈演愈裂,直至皇室子嗣为了帝位,兄弟离心,手足相残。 等到元祖皇帝终于撑不住断了气,朝堂已是风云诡谲,瞬息万变。 比起腐败的圣光年间,崇元年才是东靖政局内乱不断的开始,也是东靖开国以来,最为黑暗的时代。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中,元祖皇帝的长女君悦心排除外难,在母族长孙家以及三朝元勋顾家的助力下,成功在群狼环伺的政局中扶持幼弟继任帝位,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位具有从龙之功的长公主,最后下嫁给商贾之士,此举一度令无数东靖儿郎为之扼腕叹息。 总之不管如何,这段被迷雾笼罩的岁月总算迎来了曙光的降临,即便崇元年开始的猝不及防,没落的出人意料,也不管那些年经历了多久的风雨,终究成了这浩荡岁月中的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故国往事,成了史书上隐秘晦涩的丹青笔墨。 只是,笔墨到这里却不是停笔的时候,我们的故事,不过才刚刚开始...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