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我听《菁菁校园》  (第2/2页)
,只是「梦中伴侣」。这一点很重要,极大地扩大了所指范围,也让听者人人可得共鸣。我相信,作词人小轩作曲人谭健常,两人为长期合作的夫妻写作时一定无意识的,凭着一种感觉写出来,但是作家的深厚功底,让不经意的作品自然地达到可以被细细品味的高质量。这篇看似简单的歌词,其实暗藏不少模糊和cH0U象,极其成功地制造了氤氲袅袅的惆怅氛围,说不清、道不明、挥不去。    最後看副歌,    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——这一句是整首歌最动人的部分,此处无词胜有词,一种艺术的留白    成长的岁月最是令人难忘——点题,整首歌要表达的情感之一,难忘    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——重复最动人部分    总是那么令人惆怅——点题,情感之二,惆怅,这是整首歌最核心的情感,以压轴的方式出现    副歌部分,依然以写虚为主,两次出现的很长的无词的语气延续,留给听者无尽想像,不过,也不尽然是虚,点出两个人人都懂的可称现代歌曲中用到「lAn熟」的词汇,难忘和惆怅。有点令人失望,因为整篇的朦胧意境绝非这两个简单词汇可以总结。不过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词,要承认人类语言在情感表达中的局限X。不过,也有一定的优点,让歌曲显得更平易近人,不那麽「词高和寡」,人人各取所需。词学修养高的,会自行补充更高雅、复杂的词汇,来补充、提升歌词意境。修养低的,也可自认为完全理解歌者的意思,得以共鸣。    我的读书生涯b较长,相b普通人而言,北大同学中b我更长的很多。小学5年,初中3年,高中3年,大学4年,研究生3年,博士生3年,一共21年。若用4个字总结每个阶段,大T如下,小学无忧无虑,初中一心向学,高中待茧而出,大学苦寻出路,研究生懂得取舍,博士生奔向自由。这些四字的具T意思,若有机会,以後写文再慢慢解释,此处仅仅解释大学4年的「苦寻出路」。对我而言,最重要的也是大学4年。我进入北大,既有狂喜也有平静,毕竟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,也是我从小的目标,我自从知道大学,就以北大为目标,大概是初中一、二年级吧。但是,我大概进入高中不久,就有较大的把握能够进入北大,因此真正进入北大时,那种喜悦早就过去了。《菁菁校园》整首歌中透出的淡淡的迷茫愁绪挺符合我当时情况的。高中期间,我对所学的知识,大部分都是相当喜欢的,而且目标明确,充满希望。《菁菁校园》的第一句「交织过多少美梦」其实很符合我的高中生涯,我那时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设想。进入大学後,迷茫马上而来,计算机专业并非我所喜Ai,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麽。或者说,我仍然还停留在高中那种什麽都学的Ai好上,语文、数学、物理,如果还有历史、地理则更好,我还不习惯在一个小的领域深入学习。毕竟,我看不清,以这个专业作为一生职业是否符合高中时的那些梦想。而且,北大高手如云,我在中学的游刃有余,变成困难重重,尤其低年级阶段,学得尤其艰苦,苦苦求索的感觉。所以,回想大学,我只能说难忘、惆怅,不敢说风光、成功。难忘过去的日子,难忘曾经的同学,难忘美丽的校园,这些似乎都能从歌中找到痕迹。最後,大学期间,也开始有了念兹在兹的「梦中伴侣」我相信每个大学生都有,但是完全没有去实践的想法,纯粹的「思想实验」,但这已经足够「芬芳」,是自我幻想的、消解那些苦恼、迷茫的法宝,《菁菁校园》中也能听到这些感想痕迹。    歌词讲完,再说旋律。如果用一个字来谈感觉,就是「正」。没有出奇、新奇的地方,但句句都好听。第一次听就好听,无论听多少次,都是那麽好听。有些歌不是这样,b如h自的《西风的话》,第一次听,有点「怪」,然後,慢慢地,越听越好听,越听越感动。这种「正」的旋律,大概率传承自各种优美旋律综合而得的中庸之道,也大概率容易被其他旋律模仿。像h自、罗大佑那样的旋律,来得奇,来得巧,既不容易获得,也不容易被模仿,更不容易被超越、被取代。这种「正」的旋律适合表达冲淡平和的情绪,b如「雪绒花」也如此,一种淡淡的喜悦和祝福之情,此处则是淡淡的惆怅。也符合歌词的需要,没有真实发生的刻骨铭心的Ai恋,只有不经意来到梦中的、若有若无的笑颜,淡得正好。    最妙还是「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」这段旋律,是整首歌的高峰。很多歌曲中都有这种无意义的语气词或者叫感叹词的连续使用,b如罗大佑的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,但是大部分的使用方法都是,先有一段文字的唱法,然後再来一段语气词替换的唱法,也就是说,这段语气词的旋律并不是新的,或者说,没有给语气词唱法专门创作一段旋律,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就如此。而这段「唰啦啦啦拉」的旋律不但是全新独创,而且音阶和声量都高出一截。使用纯语气词的旋律有几个优点,一是更加突出歌曲的旋律,旋律的创作也更自由。二则让歌者演唱中更加投入,「已经无话可说,唯有感慨万千。」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就有这样的效果,那一大段「啦啦啦...」b前面的歌词部分还JiNg彩、还感人。    这首歌的原唱是杨庆煌,他的歌不多,我认为,《菁菁校园》是他最好的作品,另一首不错的是《会有那麽一天》。    最後说一点听歌的问题,有的人听歌,把歌手视为自己的代言人,让这首歌唱出自己的心声,我就如此,所以,我通常喜欢的歌手都是男X。还有的人听歌,把歌手视为对自己的倾述者,把所听歌视为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的发言,因此,他会喜欢异X的歌手。我不清楚,听众中那种情况多一些,当然,对我来说,这个问题也不重要,我觉得这也不是听者能够控制的,来自他的本能反应。当我听到一首歌中「我」这个词时,本能地把这个「我」的感受和我的感受进行映照,看看能否得到共鸣,从而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释放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